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,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方面挑战、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成为迫切需求。
2024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,要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嵌入式养老、托育服务设施建设。在省两会上,“养老”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。
社区工作有力度 养老有温度
“机构养老、社区养老、家庭养老是当前的主要养老形式。”省人大代表,乌当区观溪路街道环溪社区党支部书记、居委会主任叶开英认为,三者相比较来说,社区养老是更有温度、更便捷的养老方式。
“我们最担心突然摔倒,或者生病。”家住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街道花中社区的李奶奶,说出了她对老年生活的最大担忧。
李奶奶今年70岁,5年前从福建省迁居至贵州。
作为花果园街道辖区9个社区之一,花中社区的独居、空巢老人有48位。为解决老人看护难问题,该社区探索出一条“暖心通道”。
“我们让网格员充当管家,和老人建立起一对一的联系关系。老人有需求可以通过微信或者电话,网格员10分钟左右就能到达现场。”花中社区党总支书记陈容告诉记者。
社区还经常邀请省内知名专家到辖区诊所开展义诊活动,并通过“网格员+中医师”方式送医上门,为不便出门的老人提供免费诊疗服务。
“社区要做好各项支撑,通过社区食堂、社区休闲康养中心、社区医院、社区超市等各类服务机构。”叶开英代表说,要对老年人开展日间照料、生活护理、家政清洁、陪伴关怀等全方位的服务。
“助医”有服务,“助急”有态度。
“只要我提出要求,社区工作人员都会上门帮忙。”家住贵阳市观山湖区金华园街道临境社区的宋阿姨,是社区关心关注的老人。工作人员不仅积极解决问题,还不时上门看望,从整理家务、情感需求到医疗保健,均提供细致服务。
临境社区党总支书记、居委会主任张庆凤介绍,社区不仅组织网格员、志愿者等为出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线上办证、代购、亲情陪伴等服务,还建有养老服务站,里面棋牌娱乐、康复健身、文化学习等项目一应俱全。
“服务站目前有10位老人,既有托养的,也有住家的,都享受一样的服务待遇。”张庆凤说,服务站可以提供医疗保健、餐食营养、心理慰藉、康复健身等,基本能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。
聚焦问题解难点 服务有亮点
“现在养老的环境越来越好,但仍要继续聚焦问题和难点,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服务。”省人大代表、清镇市红枫湖镇扁山村一组村民安丽娜说。
她提出建议,为更好地建设“养老服务圈”,要拓宽养老经费投入渠道,加大对养老服务基础建设的投入;要细化各类照护标准,培养专业人才,强化要素保障;还要深化对于养老的监督工作,推广巡访探视服务机制,及时帮助老年群体发现和排除安全风险。
据了解,随着“互联网+护理服务”的兴起,许多地方为独居老人安装了智能报警系统,将紧急呼叫等功能集中接入管理平台,解决独居老人们的紧急救护难题。安丽娜特别关注了这一消息,她表示进行深入调研,进一步形成可行性报告,助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,“依托多方之力,优化服务供给,推动医养结合,才能让养老服务水平更加标准化、规范化、专业化。”
省政协委员、六盘水市医疗保障局局长杨德育认为,健全养老服务体系,具体解决建设滞后、市场发展不平衡、服务水平较低等问题,需要“三大招”。
“首先,应抓紧完善养老服务业发展顶层设计。”杨德育说,要科学编制城乡养老服务机构布局专项规划、城市社区和县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规划,“逐步建成以居家为基础、社区为依托、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,以及功能完善、规模适度、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网络。”
其次,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。不断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,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卫生、文化、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衔接,提高使用效益;积极探索以社区为平台,微型养老机构、日间照料、上门服务、老年助餐“四位一体”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模式。
另外,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。杨德育建议,适时适量将部分闲置或低效运转的农村医院、服务站转型成为医养结合服务机构,形成规模适宜、功能互补、安全便捷的医养服务网络。
政策措施成色足 群众更满足
每天上午八点半,丹寨县移民搬迁社区的老年活动中心准时开放,十余名老年人在下象棋、打乒乓球、看报、聊天,悠闲自得。
这些休闲娱乐活动,都是老年人的日常“刚需”。金泉街道金泉社区60岁以上老人1018人,占社区人口16%。老年活动中心的开放,为老年人的生活增添了幸福底色。
“黔东南州60岁以上老年人口70.8万人,占常住人口总数的18.89%,老龄化程度较深,我们非常重视养老工作。”省政协委员、黔东南州民政局局长王光明说,黔东南州强化顶层设计、深化改革创新,率先在全国以州为单位创建健康养老示范州。
王光明介绍,黔东南正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,激活健康养老产业发展,全力推进公建民营改革,全州注册涉及养老服务企业401家,在运营养老机构57所。“我们将持续用好红利政策,抓好养老服务工作,不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”
据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,2024年,贵州继续落实中央财政支持经济困难失能老人集中照护政策,计划新增投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600个,累计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200个。这些设施将采取机构连锁运营、物业运营、居委会代管、老年协会自我管理等方式投入使用。
此外,贵州将打造20所标准化养老机构,支持全省各地打造105个具备助餐服务功能的示范性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。